正文 别叫我歌神 — 第1256节

正文 别叫我歌神 — 第1256节

整个故事,没有夹杂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。

当然,其中的细节却并不少,其中很多的生活碎片,都是从巴达卡本人的口中听来的,编剧把这些小细节,细细地填充进了整个故事里。

让故事真实又可信。

那对来自大城市里的老师有好感的海盗女孩,并没有成为新一个的女主角,也没有发展出来什么感情线,闹出来什么狗血的戏码。

就算是只有一点萌生出来的微微好感,也被那一枪托砸倒在地上。

再见到这女孩时,冯一东那种畏惧却又不敢表现出来的表情,让人心都扭在了一起。

这个残酷的世界,异化了每一个人,让人变得不再像人。

真正的感情线,反而是克鲁亚斯和自己在大学的女友。

克鲁亚斯的女友和朋友们,一直作为一股隐藏的力量存在着。

某种方面,女友就是克鲁亚斯的精神导师。

一开始克鲁亚斯在孤立无援的时候,和女友联络,寻求精神上的慰藉。

甚至女友还打算来这里看他,陪他一起“支教”几天。

但是克鲁亚斯拒绝了。

因为他知道这里的险恶,却又不愿意告诉女友原因,生怕女友担心,为此两个人还闹了小矛盾。

在故事的中段,克鲁亚斯向女友打电话,提出了分手。

“甜甜,我可能回不去了……我们分手吧。”

那个时候,克鲁亚斯已经下定了某种决心,要留在这个岛上,为了这些孩子。

但他也不能一直耽误一个好女孩。

这一段,冯一东的演技,简直燃了起来。

把克鲁亚斯的决绝、不舍、痛苦、歉意,表达的淋漓尽致。

其实是隔着电话的独角戏,但那种表演的层次感,就算是谷小白这个演技白痴,也能感受的出来。

难怪,郝凡柏对这部电影如此的看重,对冯一东如此的满意,如此的欣慰。

人,可以超越自己,超越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障碍和限制。

冯一东是有天赋的。

只是之前的那些流量与光环,那种随时随地维持形象,在银幕上只能耍帅不能扮丑的小鲜肉包袱全部放下之后。

他可以面容狰狞,可以痛哭流涕,可以声泪俱下,可以万念俱灰。

这一刻,他不是冯一东,他就是克鲁亚斯。

前半段,冯一东的演技还很生涩,后半段,冯一东和克鲁亚斯已经合二为一。

其实,本质上来说,冯一东是个体验派的演员。

为了演这个角色,他努力苦学印尼语,住在重建的克鲁亚斯的房子里,和其他的老师住在一起,和小演员们打成一片,给他们上课,为他们唱歌……

似乎真的成为了一名支教的老师。

似乎那一切,真正发生在了他的身上。

语言这一关,是最先过去的,事实证明,在一个合适的环境里,加上合适的学习方式,一个普通人,学会用另外一种语言和人交流,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。

而发音不标准等问题,则在后期用配音解决。

这,可能是整个电影里,唯一不尽人意的地方了。

毕竟,冯一东不是周先庭这样的语言小天才,对一门新的语言接受得特别快。

也不是谷小白这种对任何声音都可以近乎本能模仿的“声音”方面的天才。

但瑕不掩瑜,对世界上任何一个演员,都不能要求更多了。

本来谷小白对这个“配音”的任务,还觉得只是一个普通的“任务”而已。

但此时,他却觉得,自己如果不能认真一点的话,恐怕都对不起这部电影。

看完了整部电影,谷小白久久不语。

心中有很多想法涌现出来,只是却又并不能真的抓住。

“小白。”郝凡柏看吃饭的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,谷小白都没从自己的实验室里走出来,干脆推门走了进来,就看到谷小白正坐在自己的工作台旁边,手中拎着一把笛子。

他的面前,琵琶绝李近楼正“铮铮”地弹奏着琵琶。

实验室的半边,弥漫着淡淡的雾气,远方靠墙的地方,一面上面写着“大明”的屏风,遮挡住了一个入口,入口中,淡淡的雾气弥漫了过来。

“啧”郝凡柏感叹了一句,小白竟然这就开始忙活了起来,而且把自己手底下最好的乐手都拽来了。

而且,小白这是打算用民乐来配乐了?

会不会色彩太浓了一点?

李近楼的琵琶,弹奏得又急又乱,像是人心乱如麻,手足无措,几百只蚂蚁在团团转。

能把这种又急又乱的琵琶声,却弹得让人不讨厌,估计也就只有李近楼这种传说级乐手,才能把控住了。

但谷小白却皱眉道:“不行,还是不太行,我还想要再乱一点,再乱一点……”

李近楼放下手中的琵琶,有些惶恐地站起身子来:“钟君息怒,是近楼技艺不精……”

“不怪你,小乐队怎么也表现不出来我想要的气势……我需要我的大乐团!”

第1363章 千年之后,再回长安

海上龙宫,凌晨一点,郝凡柏从谷小白的房间里退了出来,对身外站着的王贯山道:“唉,终于睡了……我现在倒是有些后悔让小白给一东配乐了。”

本来,谷小白就已经很认真了。

在听说托卡夫斯基要给竞争对手的《至尊永恒》配乐之后,谷小白的那股较真的劲儿,就更被激发了出来,颇有一种必须赢的执念。

他还没忘记,得让这个老头儿,感受被社会毒打的痛苦呢!

他不但要做配乐,而且要做到最好!

严格来说,电影配乐其实是门槛非常高,上限也非常高的事。

特别是一些大场面、大制作的电影,那宏大的叙事,震撼的场面,需要与之匹配的音乐才能烘托起来。

更复杂的织体,更恢弘的编配,更盛大的演奏……

而人类历史上,最宏大的音乐,基本上非交响乐莫属了。

一大部分现在还在做古典音乐,做交响乐的音乐家,基本上都在电影配音圈里活跃着。

毕竟,现在别的地方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处。古典音乐实在是太伟大,太辉煌了。

正如古代的诗人已经逼得现代的诗人只能写现代诗,写的古体诗都像是打油诗一样了。

而托卡夫斯基,则是一辈子都浸淫在古典音乐里,世界上最强的乐团指挥,著名的作曲家,古典音乐的大师。

在电影配乐这件事上,托卡夫斯基是低就,谷小白则算是“高攀”了。

更别说,托卡夫斯基自带大乐团啊!

谷小白的大乐团却早就已经解散了,而且没解散,也不是柴院交响乐团的对手。

这么一算,托卡夫斯基可以说赢在了起跑线上。

可谷小白不是那么容易认输的,他一旦疯魔起来,就会变得格外废寝忘食。

之前几个小时里,谷小白一直在翻阅各种古籍资料,打了很多电话给赵兴盛向他请教,还拿了各种各样的材料,敲敲打打,似乎在尝试什么。

就连他雷打不动的作息时间,都被忽略了。

谷小白的大脑,估计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极限。

他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模拟出来《歌·舞·诗》的世界,模拟出画面和声音。

但是有些东西,他却无法借用这种超强的脑力来解决。

有些东西,他知道该怎么做,然后他的大脑就可以飞速的执行。

但还有些东西,他并不知道该怎么做,这些让人纠结不已的两难选择,无法用理性衡量的东西,在他那过分聪明的大脑里,就变得百倍恼人了。

而现在,摆在谷小白面前的,还不只是两难,是三难、四难,甚至是无所适从。

毕竟这是他本来就不擅长的,也没系统接触过的东西。

谷小白可以一手缔造出来《歌·舞·诗》的震撼与史诗,是因为它是先秦音乐和流行乐的结合。

而先秦音乐的主体,是编钟编磬,是打击乐部。

流行乐,则相对简单很多,这两个都在谷小白自己最擅长的范围里。

对谷小白来说,这就像是左手和右手合作,一起画个太极,简单极了。

但谷小白从来都不想一直重复自己,一直在舒适区。

更重要的是《巴达卡》这部电影,并不适合谷小白最擅长的那种。

它需要更细腻的感情,更大的动态,更多的推进。

这是一部电影,需要的层次比一首首的歌要更多。

所以谷小白想要用民乐来给《巴达卡》配乐,而且想要启用自己的民乐团。

他要的是宏大,可以几十上百个乐器一起演奏。

细腻,可以一件乐器,丝丝缕缕。

他要这音乐,从头响到尾,和整部电影融合在一起,化成一篇雄伟的乐章。

可仅仅是现代的民乐团,其中很多种乐器,都是谷小白从未涉猎过的。

而且,民乐的形式,谷小白也并不满意。

在和西方管弦乐比起来,民乐天生就比较弱势。

毕竟民乐团的形式本来就是学习的西方乐团,有种生拉硬套的感觉。

如果您喜欢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