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[三国同人]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 — 第65章

正文 [三国同人]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 — 第65章

袁成刚好没有子嗣,他很喜欢相貌出众的袁绍,就把本家的侄子袁绍过继到名下当儿子养。所以袁绍名义上的父亲是早卒的袁成,至于他的亲生父亲、司空袁逢,虽然后来住在同一个屋檐下,却只能以叔侄相称。

嫡出的袁术一直看不起这位庶出的兄长袁绍,对他来说,他的兄长只有一个,那就是同样嫡出的袁基。至于袁绍,一个婢女生的孩子,和家奴也没什么区别。偏偏袁绍处处都比他优秀,父亲袁逢总是把他俩放在一起比较,永远都对他不满意,所以袁术对袁绍一直心存恨意。

其实袁绍心中也有很多不平:都是袁逢的儿子,袁术爱干什么就干什么,天天和京城的贵公子一起飞鹰走狗,到处惹是生非捅娄子,照样被捧在手心里。他幼年时过着和家奴差不多的日子,费尽心机讨得袁逢的欢心,却仍然被过继出去,庶出的儿子就可以随手送人?

后来袁绍成为关东诸侯的盟主,号令关东军征讨董卓,董卓一怒之下把袁绍留在京城的宗族全都砍了,其中就包括袁术的嫡亲兄长太仆袁基。

于是袁术和袁绍的矛盾彻底爆发,袁术当着众人的面,说袁绍出身卑贱,不是袁家子弟,只是一个家奴。好气哟,“你们这群竖子,不追随我,反而去追随我袁氏的家奴,岂有此理!”

这让爱面子的袁绍恨不得把他的嘴缝上。

前不久,袁术派孙坚去攻占豫州,已经打下来一部分地盘。袁绍直接委派了一位豫州刺史周喁,专门恶心袁术,和袁术表荐的豫州刺史孙坚争夺地盘。

这下豫州可热闹啦,两位豫州刺史、孙坚和周喁大打出手,谁厉害谁才是真正的豫州刺史。

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:江东猛虎、战斗狂人孙坚把周喁打得抱头鼠窜,袁术的大军直接跟在孙坚的屁股后面在每个城头插上袁术的旗帜,占领豫州。

袁氏兄弟斗殴的第一回 合,袁术躺赢。

袁绍这边可谓祸不单行,不但没抢到地盘,还发生了一点小意外:袁绍的豫州总代理周喁且战且退,他的士兵举着弓箭一阵乱射,好巧不巧,有一支流矢射中了孙坚麾下的一名小将,这个小将当场毙命,他的名字叫公孙越,是公孙瓒的弟弟。

郭嘉:其实流矢才是最牛的远程杀伤武器,什么公孙越呀、孙坚呀、庞统啊,等等众多三国名人都是被流矢射中,不幸挂掉,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的。

公孙瓒和袁绍本来就已经交恶,这回梁子结大了,公孙瓒直接带兵杀入冀州,去找袁绍火拼。

袁术幸灾乐祸,和公孙瓒结盟,约定一起攻打袁绍。

袁绍和公孙瓒很快短兵相接,双方对阵于界桥南面大约二十里的地方。

公孙瓒这边,白马义从打头阵,中军是三万人的步兵方阵,左右两翼各五千骑兵。

袁绍号称当今最强的诸侯,也绝对不是吹出来的,冀州十万人的军队兵甲鲜亮,旌旗蔽日。由袁绍的大将鞠义率领着八百名大戟士打头阵,后面紧跟着三千名□□手。

公孙瓒的轻骑兵精锐白马义从一冲上来,先被袁绍的重步兵大戟士抵住了第一波冲锋,随后□□手紧跟着上阵,数千支强弩以雷霆之势密集发射,射程内的人和马纷纷倒地,扬起大片尘埃。威震塞外的白马义从折损过半,就此惨淡退场。

后面的战斗再无悬念,公孙瓒败走,袁绍追到界桥又揍了他一顿。公孙瓒麾下骑兵多,直接一口气跑出百里,甩开袁绍的追兵。

袁氏兄弟斗殴的第二回 合,袁术实力坑队友,公孙瓒都被打得满头包了,他还没出发,依然在南阳点兵呢。

按照袁绍的习惯,接下来就应该办个庆功宴,娱乐放松一下。然而他这边刚刚布置好宴会大厅,和文臣武将齐聚一堂,就传来一个噩耗:冀州魏郡的郡兵叛乱,和黑山贼于毒一起把邺城给占领了。

于毒就那个是被曹操击败,从兖州东郡逃到冀州魏郡的黑山贼。他趁袁绍和公孙瓒交战的时候,带着十几个小弟,诸如:陶升、青牛角、黄龙、左大目等一共数万人一起倾覆了邺城。

据说此时此刻,这些黑山贼也在搞庆功宴,一边聚会畅饮,一边商量着怎样瓜分邺城的府库。

这简直是晴天霹雳。

袁绍麾下那些家在邺城的文臣武将都快急疯了,唯独袁绍面不改色,淡定地饮酒。

不要误会,袁绍不是不担忧妻儿的安危,他只是反射弧比较长。一盏茶的时间过后,袁绍豁然起身,摘下头上的狻猊兜鍪(华丽的狮纹头盔),狠狠摔在地上,赌咒发誓般说:“孤定要将于毒碎尸万段!”

袁绍倒大霉,袁术很开心,这是个夺取袁氏家主的好机会,他和公孙瓒、陶谦取得联络,相约一起群殴袁绍。袁术的数万大军从荆州的南阳出发,直奔豫州的陈国。

郭嘉:脑子是个好东西,问题是袁术没有。真想按住袁术的头,让他低头好好看一看舆图(地图),在袁术和袁绍的势力范围之间,还隔着一个曹操呢,在豫州和冀州之间,还隔着一个兖州呢。

屯兵于豫州的陈国,准备攻打袁绍?袁术大叔,你想怎么走?直接穿过曹操的兖州?

要怪就怪曹操抱大腿太用力,已经被默认为袁绍的头号小弟,并获得袁大哥最佳马仔的荣誉称号。

对于袁术来说,打曹操就是在消弱袁绍的势力,反正顺路,可以从兖州的陈留郡一路打到冀州的邺城。不是不能绕路行军,但没必要放着袁绍的小弟不打,大老远跑去得罪其他诸侯。

如果您喜欢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